微信的出現,最初是騰訊公司開發的智能手機第三方應用程序,其出現帶來了社交平臺的顛覆性的革命。曾經紅極一時的QQ也被無奈退到了次要的地位。智能手機為微信帶來了更好的促進力量,覆蓋的功能是世界所驚訝的。微信在人類溝通交流的方式上,利用互聯網技術、移動終端設備,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持下,以嶄新的公眾平臺的姿態,成為新的媒體發布平臺,它為人們提供了新的渠道,這中間,有方便快捷的信息渠道,有社會信息傳播的模式,幾乎所有行業都認識到它的巨大威力,紛紛開設微信號,登上微信公眾平臺,享受信息的互動性和高到達率。
微信公眾平臺的新聞傳播正效應
微信的互動性,是新聞傳播需要的,通過高到達率和高的互動性,新聞傳播活動的各個環節,都產生了互相促進的作用。
第一,傳統媒體推送新聞的渠道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更加便利了。面對互聯網的沖擊,媒體利用微信公眾平臺,將信息進行高速度的推送,眾多用戶通過手機就能主動獲取信息,通過搜索關鍵詞,用戶可以找到需要的相關信息,這是傳統媒體不能達到的速度,也產生不了這樣的效果。例如,微信公眾平臺采用自動回復的方式吸引用戶,用戶能搜索到自己感興趣的新聞資訊,進行信息的傳遞和內容的獲取,在方便的同時也獲得了海量的信息。微信公眾平臺拓展了傳統媒體的自身資源,也為新媒體領域的拓展帶來了契機。眾多大品牌的媒體,利用微信公眾賬號的設立,將信息進行獨家傳送,依托明星節目、明星主持人、明星記者,更好地塑造品牌形象,發布圖文和視頻信息。
第二,利用微信公眾平臺,傳統媒體得到了大量的信息源。微信公眾平臺反饋得是否及時、有效,都要看是否是面對普通大眾中的信息。無論是嚴肅的還是娛樂的,時效性是第一位的。社會性議題在渠道上進行采集,通過有價值的內容篩選,最終呈現在受眾面前的,是資源的海量和信息的價值感,人們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獲取的資料,是最有效率,最有深度,最有效果的,自然而然,微信公眾平臺的關注度就會增強。
第三,利用微信公眾平臺,傳統媒體能夠實現與受眾的互動,獲得更有價值的反饋。都市類媒體,往往需要進行互動,得到受眾的信息,同時加以整理和反饋。這種互動性,在很多大型媒體的傳播形式上可以見到。例如,央視的兩會新聞報道就利用了微信公眾平臺,名為“微觀兩會”,解讀兩會熱點,傳播兩會信息,收集微信評論,利于互動和提升媒體品牌效應。通過央視接地氣的報道,很多受眾反映,信息推送后,對于兩會的報道,獲得信息更加廣泛和細致,對于議題可以進行互動交流,主動性更強。在當今,媒體對自己的產品進行推廣,匯總和分析信息推送后用戶的反饋,與用戶的需求達到完美的契合度,通過改進和調整,微信公眾平臺給傳媒帶來了更大的優勢,微信語音讓電臺的節目內容豐富了很多,讀者的聲音更加原汁原味,形成了新的媒體環境,大大增強了新聞報道的趣味性和互動性。
第四,通過微信公眾平臺,媒體的信息平臺發布更加精準。隨著互聯網企業的崛起,專業化信息通過微信公眾平臺,將商業信息進行精準定位,傳統媒體的空白被填補。例如,一些科技類微信公眾平臺,第一時間報道互聯網科技新聞,進行互聯網行業的深度解讀,通過數據信息的評論和發布,實現信息免費閱讀。新的設計網絡經營模式,在微信公眾平臺上得到了渠道,打造成為門戶平臺。在這個平臺上,信息更加精準、更有深度和溫度。
微信公眾平臺新聞傳播的負效應
1.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的傳播,取得了巨大的信息發布效應,但是也要注意,調查數據顯示,微信公眾平臺用戶的不滿情緒也在增加。例如,用戶體驗不佳,有用信息較少,關注的內容不夠深度等,微信公眾平臺的新聞傳播渠道也有缺陷。例如,微信公眾平臺賬號的訂閱用戶量,在增長到一定程度時出現了停滯。傳統媒體的用戶往往是忠誠用戶,但微信公眾賬號的訂閱用戶量,是隨著興趣而來的。微信公眾平臺賬號的訂閱用戶,在對內容感興趣的同時,也會對其他渠道的內容產生興趣,在忠誠度上明顯不夠牢固。而且,微信公眾平臺的新聞賬號,訂閱量的增長是有限的,這是由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媒介具有區域性,受眾分化的情況很明顯,受眾因為習慣,也會訂閱其他媒體的信息,因此有可能會在數量上隨時發生波動。
特別是人們對微信的好奇心,已經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降低,微信公眾平臺的信息,不可能出現最初的爆炸性增長,因此,新聞在微信公眾平臺的傳播,深度和廣度都會受到影響。
2.朋友圈的人際傳播,通過自媒體、大眾傳播、分眾媒體等,逐漸進行整合,但是容易發生干擾。如果想在人際網絡中保持健康的發展,就要不斷地經歷傳播渠道合并的風險,但用戶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會發生變化。例如,一些捆綁用戶的做法,將沒有經過用戶同意的信息定制到新聞中,取消操作非常復雜,使得用戶非常不滿意,微信公眾號的信息粗制濫造,更是引起了很多受眾的不滿。
微信公眾號在推送優質內容的同時,也容易發生一系列問題。例如,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不會設置很高的門檻,垃圾信息的形成,最終讓受眾在取舍中遠離。受眾在公眾平臺上,獲得了大量的新聞閱讀體驗,但是在傳播效應上卻產生了不好的評價,而且由于微信公眾號把關不嚴,容易發生信息泛濫的情況,很好的新聞也會被淹沒。
微信公眾平臺的受眾獲得新聞閱讀體驗,往往不需要過高的成本。由于運營成本較低,因此準入門檻也較低,這讓很多好新聞被淹沒在垃圾信息中。在新聞的獲取過程中,由于信息泛濫和對傳播渠道把關不嚴,導致有些微信公眾平臺獲得了不好的評價。
3.由于微信公眾平臺的時效性非常強,有些公眾號在發布信息時過于追求時效性,使得信息的可信度發生了偏差,造成公眾賬號公信力缺失。一些公眾賬號管理員隨意發布意見領袖的文章,轉載來自網上搜集到的沒有科學性的文章,讓受眾受到一些信息的誤導,特別是媒介素養較低的受眾,容易被迷惑,對一些不好的信息進行傳播,讓詐騙類信息被傳播,會造成惡劣影響。像我們經常遇到的謠言散布,在微信公眾號上就發生了很多,不僅偏離了新聞傳播的準確性,也沒有擔當起媒體信息傳播的社會職能,帶來社會的不和諧。一些微信公眾平臺甚至成了傳銷渠道,通過免費學習微信公關營銷的誘餌,使得大量的公關營銷信息被散發,讓很多人蒙受了經濟損失,有的甚至誤入了非法營銷組織。
4.微信公眾平臺的傳播方式,相對新聞來說,營銷性更強。微信的設計,本身就不是以新聞傳播為目的的,微信公眾平臺更多的是一種朋友圈的設計,適合進行公關。在微信公眾平臺上,自媒體發布時政類新聞評論,通過意見領袖引導受眾,但是這種具有新聞傳播性質的自媒體,數量較少。大多是公關類信息,強化的是影響力,希望建立粉絲群,打造個人品牌。這樣的信息平臺,沒有客觀性、公正性和真實性。
微信公眾平臺新聞傳播的正負效應分析
1.微信公眾平臺的正面效應,有利于新聞的推送和采集。通過傳統媒體的互動性,對微信公眾平臺推送的缺陷加以彌補,媒體通過平臺采集信息,采用垂直一體化的傳播模式,對傳統媒體的不足予以補充。互動性節省了人力成本,將新聞傳播的力度予以擴大,用戶對自媒體會產生互動性和有溫度的感覺,利用新媒體的互動性,增強可讀性,使得微信公眾平臺的新聞傳播具有了公信力。
微信公眾平臺如果做到精準定位,能夠通過窄向的傳播,將特定細分的受眾群體,進行與大眾傳播相對的優勢利用。傳播學中,對于受眾的概念,是將受眾和傳播人的界限劃分得非常清晰,新媒體讓界限變得模糊了。通過微信公眾平臺,用戶也可以進行信息的發布、分類和專業化處理,受眾逐漸被瓜分,形成了很多同質化嚴重的群體。因此,要想占有這塊陣地,必須要從品味和愛好上加以細分。細分的受眾群體,可能就形成了忠實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粉絲,他們要求信息非常精確,要求平臺能夠個性化、小眾化,這有利于微信公眾平臺獲得明確的市場定位。
2.微信公眾平臺的負面效應,使得在重大新聞的大范圍傳播上處于劣勢,受眾對于重大事件的閱讀,往往需要是第一時間的、全方位的、多角度的,但是微信公眾平臺的傳播結構不適合新聞大規模擴散。傳播學認為,受到限制較少的傳播結構,都是連接中央節點的一種網絡傳播結構,往往還屬于大眾傳播媒介。從網絡傳播結構上來講,每個個體將信息推送給訂閱者,需要采用一對多的結構。這是一種受到限制的結構,可能會產生交換信息的欲望,所以他們會把這條信息轉發到自己的朋友圈,獲得朋友圈的高強度關注,這是微信公眾平臺的優勢,但是有一個重要的缺陷,就是不能進行公眾性的討論和交流,單單憑借轉載和轉發,會把新聞的擴散限制在這樣的方式中,對受眾的范圍進行了設限。
3.在新聞訂閱號推送新聞的時候,為了獲得更高的傳播率和曝光率,在進行用戶的個人數據收集和信息反饋時,訂閱號的推送會受到數量的限制,只能更多地考慮新聞推送,但是內容和質量不能過于深究。新聞媒體在進行新聞傳播時,對于曝光率和傳播率,報道的良性反饋和用戶的個人數據等,采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新聞的推送是較為有限的。訂閱號每天只能推送一條新聞,新聞在受到限制的情況下,到達率和私密性也受到了限制,新聞媒體需要盡量不受限制,顯然微信公眾平臺難以達到這樣的理想狀態。
同時,把關問題是微信公眾平臺發布和傳播中容易忽略的,把關人在進行信息控制的時候,個人是信息構成的主題。因此,媒體選擇、推送信息時,門檻較低,就容易在信息的公信力上發生問題,專業的傳統媒體是不會將這種個人化的傾向放大的。微信公眾平臺的個人化,讓每個人都能夠通過微信公眾平臺使用媒介的權利,獲取了資格就能夠完成公眾平臺的發布,發布者本人的素質、水平決定了微信公眾平臺的高度。一些沒有專業水準的自媒體,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傳謠,這是一種沒有素養的行為,因為沒有專業的把關人,在很多時候表現出新聞素養缺乏,專業水準降低。加上微信公眾平臺的傳播特性,在設計時期就已經做好了定位,那就是公關,讓大眾的頭腦中形成了微信公眾平臺的可信度不高的概念。這與微信公眾平臺新聞傳播渠道缺少管控有關,傳播渠道的廣泛性以及信息的私密性發生了矛盾,傳播渠道中,虛假信息一旦發生,可能無法監督和追查一些營銷賬號的違法犯罪行為,這是一種鉆空子的心理,例如放高利貸、傳銷、詐騙等。導致這種封閉社交把關失誤的,正是微信公眾平臺把關性不嚴造成的。
4.由于微信公眾平臺過多地追求眼球經濟,因此,注意力模式的特征,使微信公眾平臺不適合嚴肅新聞的傳播。在大眾媒介的信息傳播中,從受眾可以得到更多的有用信息。利用公眾號的公關性和注意力模式,新聞傳播成為一種手段,媒介的經濟目的往往是通過文化、信念或者價值的表達來獲取受眾歡迎的,這是微信公眾平臺所追求的。微信公眾平臺最終淪為公關推廣、到達用戶的平臺,而不是文化性和社會性較強的新聞思維的運營模式。
免責聲明:河馬建站所轉載內容均來自于網絡,不為其真實性負責,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,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對其真實性負責。除第三方擁有的版權外,一切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。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系。